集團地址
德陽市千山街三段87號《人民政協報》(2023年06月21日第9版) 本報見習記者 朱英杰
靈寶職業中等學校的學生正在學校操場上做著體操。調研組成員們被這些祖國花朵們釋放出的朝氣蓬勃的精氣神所打動。本報特邀委員記者 黃宇光 攝
(一)
“節令正芒種,興教責任強;嵩山披翠綠,黃河繞城鄉。悠悠職教情,政協縈心腸;學子參天才,歌聲響四方?!睘槠谖逄斓穆殬I教育調研之旅結束時,在人們印象中一度較少言談的蘇華委員竟然給編輯部分享了他在調研路上寫下的一首小詩,從中我們不難品味到他的喜悅心情?!昂幽鲜〉穆殬I教育發展迅速,中高職總體規模和校均規模均居全國首位,特別是河南職教人對職教事業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創新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薄敖陙?,河南省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委托管理等多元辦學體制,推進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教深度融合,逐漸摸索出了獨具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為河南省擦亮了職業教育的名片,值得學習借鑒?!被诙嗄甑穆殬I教育實踐經驗及此次調研的經驗總結,蘇華委員為河南職業教育界點贊。
蘇華委員是一位老職業教育工作者,在職業教育行業卓有成就。今年“兩會”期間,蘇華在委員通道上發言,“要讓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既有水平,又有文憑,能有多元、立交橋式發展路徑和多彩人生?!?/span>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的10多年里,蘇華委員曾先后赴黑龍江省、遼寧省、山東省、四川省、河北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貴州省、安徽省等多地開展調研。因而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變化體味深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蘇華委員通過調研對此也有更切實的體會?!霸谡{研中我深切感受到,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和堅實條件?,F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新增的一線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職教高考制度的推行,使職校生有更多機會深造提升技術技能。職普融通、育訓結合、學分銀行等舉措的實施,加寬延長了學生成才之路。職教本科建設,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于??茖哟蔚摹旎ò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化,增強了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形成了職業教育與區域產業相融共生、同頻共振的生動局面。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發展的多元、開放、融合的職業教育新格局已經形成,現代職教體系基本建成?!?/span>
蘇華委員還圍繞著職業教育教師的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及心理素養提升等方面提出建議:一定要加強業務學習,修煉教學育人真功,積極深入企業實踐,參與合作企業項目研發,能用最新設備,熟悉崗位技能,努力成為德技雙馨的“雙師型”教師。一定要踐行科教融匯,將科學教育的思維、方法和內容融入職業教育的課程教學和實訓環節,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精神和態度,掌握科學知識和方法,增強科學意識和能力。一定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育人環境。
“青年是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希望。職業院校學生作為青年一代中的能工巧匠甚至是大國工匠的預備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碧K華委員動情鼓勵職教學生,“大家要摒棄‘職教生低人一等’的思想,將個人的發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潮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尚情懷和‘強國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碧K華委員也向廣大職教學生表達了自己的殷切期盼,“要把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將‘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內化于心,躬身踐行,以匠心鑄就夢想,以技能點亮人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奉獻青春和力量?!?/span>
(二)
基于調研,蘇華委員指出,建立理想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路徑,還需做好頂層設計、多措并舉。其中之一便是堅持推進職業教育縱向貫通、橫向融通?!耙涌旖ㄔO聚焦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本科學校。深化‘知識+技能’職教高考制度改革,擴大職教本科招生規模。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深度融合,推動職業啟蒙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在幼兒園、小學、中學有效開展。探索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高等職業學校與應用型大學高校聯合、協作辦學模式下的教學管理制度及其運行機制,逐步落實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師互聘等教育資源共享新型教學管理制度?!?/span>
“還應堅持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把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作為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環節,加強校企合作辦學,把企業引入校園、產品引入實訓、工程師引入課堂;讓教師進入車間、學生進入工段、教學進入現場。吸納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專業規劃、課程設置、教材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合作共建新專業、開發新課程、開展訂單培養,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共建、共享、共贏的合作辦學共同體?!?/span>
蘇華委員特別建議要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分層分類的“雙師型”教師標準體系,完善“雙師型”教師培訓體系,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實施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用好考核評價的指揮棒,優化“雙師型”教師認定、聘用、考核等評價辦法,踐行教書育人使命,凸顯實踐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他同時建議要推進職業教育“三教”改革,發揮教學能力競賽作用,以賽促教,著力打造一批德技雙馨、創新協作、結構合理的創新團隊。